考研 教育综合333

2025年考研无忧通关班 可重学

全科
价格:¥ 980.00 课时:222

立即购买 咨询客服

视频课程

备考预习班
  • 01-备考蓝图(一) 15 分钟
  • 02-备考蓝图(二) 20 分钟
  • 00-备考预习班 25 分钟
  • 00-备考预习班 25 分钟
  • 00-备考预习班 32 分钟
  • 00-备考预习班 24 分钟
基础精讲班
  • 01-第一章-教育心理学概述 26 分钟
  • 02-第二章-第一节-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3 分钟
  • 03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一) 25 分钟
  • 04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二) 21 分钟
  • 05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三) 20 分钟
  • 06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一) 21 分钟
  • 07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二) 26 分钟
  • 08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三) 22 分钟
  • 09-第二章-第四节-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26 分钟
  • 10-第三章-第一节-学习的一般概述 23 分钟
  • 11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一) 24 分钟
  • 12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二) 27 分钟
  • 13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三) 25 分钟
  • 14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四) 19 分钟
  • 15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五) 16 分钟
  • 16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一) 17 分钟
  • 17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二) 26 分钟
  • 18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三) 29 分钟
  • 19-第三章-第四节-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5 分钟
  • 20-第三章-第五节-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9 分钟
  • 21-第四章-第一节-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3 分钟
  • 22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一) 15 分钟
  • 23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二) 28 分钟
  • 24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三) 25 分钟
  • 25-第四章-第三节-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30 分钟
  • 26-第五章-第一节-知识及知识建构-第二节-知识的理解 28 分钟
  • 27-第五章-第三节-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28 分钟
  • 28-第六章-第一节-技能及其作用 12 分钟
  • 29-第六章-第二节-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-第三节-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26 分钟
  • 30-第七章-第一节-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6 分钟
  • 31-第七章-第二节-认知策略及其教学(一) 18 分钟
  • 32-第七章-第二节-认知策略及其教学(二) 14 分钟
  • 33-第七章-第三节-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-第四节-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28 分钟
  • 34-第八章-第一节-智力的基本理论 21 分钟
  • 35-第八章-第二节-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0 分钟
  • 36-第八章-第三节-问题解决的训练 18 分钟
  • 37-第八章-第四节-创造性及其培养(一) 16 分钟
  • 38-第八章-第四节-创造性及其培养(二) 18 分钟
  • 39-第九章-第一节-社会规范学习、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实质-第二节-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★ 18 分钟
  • 40-第九章-第三节-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26 分钟
  • 41-第九章-第四节-品德不良的矫正 15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第一节-“学在官府”-第二节-西周的学校 16 分钟
  • 02-第一章-第三节-“六艺”-第四节-家庭教育 11 分钟
  • 03-第二章-第一节-私人讲学的兴起 24 分钟
  • 04-第二章-第二节-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(一) 18 分钟
  • 05-第二章-第二节-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(二) 30 分钟
  • 06-第二章-第三节-孟轲的教育思想 25 分钟
  • 07-第二章-第四节-荀况的教育思想 23 分钟
  • 08-第二章-第五节-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2 分钟
  • 09-第二章-第六节-法家的教育思想 7 分钟
  • 10-第二章-第七节-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(一) 23 分钟
  • 11-第二章-第七节-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(二) 25 分钟
  • 12-第三章-第一节-“独尊儒术”文教政策的确立 14 分钟
  • 13-第三章-第二节-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(一) 18 分钟
  • 14-第三章-第二节-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(二) 15 分钟
  • 15-第三章-第三节-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14 分钟
  • 16-第三章-第四节-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 分钟
  • 17-第四章-第一节-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19 分钟
  • 18-第四章-第二节-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14 分钟
  • 19-第四章-第三节-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29 分钟
  • 20-第四章-第四节-科举制度的建立 28 分钟
  • 21-第四章-第五节-韩愈的教育思想 14 分钟
  • 22-第五章-第一节-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(一) 18 分钟
  • 23-第五章-第一节-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(二) 30 分钟
  • 24-第五章-第二节-书院的发展 23 分钟
  • 25-第五章-第三节-私塾与蒙学教材-第四节-朱熹的教育思想 28 分钟
  • 26-第五章-第五节-王守仁的教育思想(王阳明) 16 分钟
  • 27-第六章-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22 分钟
  • 28-第七章-第一节-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-第二节-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31 分钟
  • 29-第七章-第三节-张之洞的“中体西用”教育思想 12 分钟
  • 30-第八章-第一节-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-第四节-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27 分钟
  • 31-第八章-第五节-梁启超的教育思想-第六节-严复的教育思想 17 分钟
  • 32-第八章-第七节-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-第八节-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29 分钟
  • 33-第九章-第一节-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4 分钟
  • 34-第九章-第二节-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8 分钟
  • 35-第九章-第三节-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-第四节-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28 分钟
  • 36-第九章-第五节-1922年“新学制”-第六节-收回教育权运动 23 分钟
  • 37-第十章-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26 分钟
  • 38-第十一章-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29 分钟
  • 39-第十二章-第一节-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-第二节-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23 分钟
  • 40-第十二章-第三节-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-第四节-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21 分钟
  • 41-第十二章-第五节-陶行知的“生活教育”思想与实践-第六节-陈鹤琴的“活教育”探索 28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第一节-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 15 分钟
  • 02-第一章-第二节-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(一) 29 分钟
  • 03-第一章-第二节-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(二) 24 分钟
  • 04-第一章-第三节-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14 分钟
  • 05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概念(一) 17 分钟
  • 06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概念(二) 25 分钟
  • 07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结构、要素与功能(一) 13 分钟
  • 08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结构、要素与功能(二) 20 分钟
  • 09-第二章-第三节-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1 分钟
  • 10-第二章-第四节-教育的发展 27 分钟
  • 11-第三章-第一节-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(一) 14 分钟
  • 12-第三章-第一节-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(二) 24 分钟
  • 13-第三章-第二节-教育的社会制约性(一) 13 分钟
  • 14-第三章-第二节-教育的社会制约性(二) 21 分钟
  • 15-第三章-第三节-教育的社会功能(一) 15 分钟
  • 16-第三章-第三节-教育的社会功能(二) 16 分钟
  • 17-第三章-第四节-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(一) 14 分钟
  • 18-第三章-第四节-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(二) 25 分钟
  • 19-第四章-第一节-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教育的制约 29 分钟
  • 20-第四章-第二节-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观点分类 11 分钟
  • 21-第四章-第三节-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(一) 20 分钟
  • 22-第四章-第三节-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(二) 22 分钟
  • 23-第五章-第一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概念(一) 15 分钟
  • 24-第五章-第一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概念(二) 18 分钟
  • 25-第五章-第二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理论(一) 18 分钟
  • 26-第五章-第二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理论(二) 26 分钟
  • 27-第五章-第三节-我国的教育目的(一) 19 分钟
  • 28-第五章-第三节-我国的教育目的(二) 26 分钟
  • 29-第六章-第一节-教育制度概述 12 分钟
  • 30-第六章-第二节-学校教育制度 27 分钟
  • 31-第六章-第三节-现代教育制度改革(一) 18 分钟
  • 32-第六章-第三节-现代教育制度改革(二) 17 分钟
  • 33-第七章-第一节-课程概论-第二节-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19 分钟
  • 34-第七章-第三节-课程类型(一) 17 分钟
  • 35-第七章-第三节-课程类型(二) 15 分钟
  • 36-第七章-第四节-课程开发(一) 21 分钟
  • 37-第七章-第四节-课程开发(二) 23 分钟
  • 38-第七章-第五节-课程实施-第六节-课程评价 28 分钟
  • 39-第七章-第七节-课程改革(一) 19 分钟
  • 40-第七章-第七节-课程改革(二) 26 分钟
  • 41-第八章-第一节-教学及相关概念-第二节-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26 分钟
  • 42-第八章-第三节-教学模式(一) 17 分钟
  • 43-第八章-第三节-教学模式(二) 18 分钟
  • 44-第八章-第四节-教学过程 21 分钟
  • 45-第八章-第五节-教学设计-第六节-教学组织形式 30 分钟
  • 46-第八章-第七节-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(一) 15 分钟
  • 47-第八章-第七节-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(二) 20 分钟
  • 48-第八章-第八节-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5 分钟
  • 49-第九章-第一节-德育概述-第二节-德育模式 30 分钟
  • 50-第九章-第三节-德育过程-第四节-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28 分钟
  • 51-第九章-第五节-德育途径-第六节-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10 分钟
  • 52-第十章-第一节-教师(一) 22 分钟
  • 53-第十章-第一节-教师(二) 13 分钟
  • 54-第十章-第二节-学生-第三节-师生关系 28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第一节-古巴比伦的教育-第二节-古埃及的教育 23 分钟
  • 02-第一章-第三节-古印度的教育-第四节-古希伯来的教育-第五节-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特点 30 分钟
  • 03-第二章-第一节-荷马时代的教育 9 分钟
  • 04-第二章-第二节-古风时代的教育 26 分钟
  • 05-第二章-第三节-古典时代的教育-第四节-希腊化时代的教育-第五节-苏格拉底 26 分钟
  • 06-第二章-第六节-柏拉图 18 分钟
  • 07-第二章-第七节-亚里士多德 24 分钟
  • 08-第三章-第一节-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-第二节-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-第三节-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23 分钟
  • 09-第三章-第四节-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教育活动 10 分钟
  • 10-第四章-第一节-基督教宗教教育 13 分钟
  • 11-第四章-第二节-世俗教育 28 分钟
  • 12-第五章-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5 分钟
  • 13-第六章-第一节-文艺复兴 29 分钟
  • 14-第六章-第二节-宗教改革 21 分钟
  • 15-第六章-第三节-天主教教育 16 分钟
  • 16-第七章-第一节-夸美纽斯(一) 26 分钟
  • 17-第七章-第一节-夸美纽斯(二) 24 分钟
  • 18-第七章-第二节-洛克(英-17C) 11 分钟
  • 19-第七章-第三节-卢梭(法-18C)(一) 15 分钟
  • 20-第七章-第三节-卢梭(法-18C)(二) 19 分钟
  • 21-第七章-第四节-裴斯泰洛齐(18C末-19C初-瑞士) 27 分钟
  • 22-第七章-第五节-赫尔巴特(19C-德)(一) 20 分钟
  • 23-第七章-第五节-赫尔巴特(19C-德)(二) 26 分钟
  • 24-第七章-第六节-斯宾塞(19C-英)-第七节-福禄贝尔(19C-德) 24 分钟
  • 25-第七章-第八节-马克思和恩格斯(19C-德) 12 分钟
  • 26-第七章-第九节-近代教育思潮 24 分钟
  • 27-第八章-第一节-英国的近代教育(一) 13 分钟
  • 28-第八章-第一节-英国的近代教育(二) 21 分钟
  • 29-第八章-第二节-法国的近代教育 21 分钟
  • 30-第八章-第三节-德国的近代教育 32 分钟
  • 31-第八章-第四节-美国的近代教育 27 分钟
  • 32-第八章-第五节-俄国的近代教育 15 分钟
  • 33-第八章-第六节-日本的近代教育 21 分钟
  • 34-第九章-第一节-新教育运动(一) 20 分钟
  • 35-第九章-第一节-新教育运动(二) 21 分钟
  • 36-第九章-第二节-进步教育运动(一) 17 分钟
  • 37-第九章-第二节-进步教育运动(二) 18 分钟
  • 38-第十章-第一节-杜威(一) 21 分钟
  • 39-第十章-第一节-杜威(二) 22 分钟
  • 40-第十章-第二节-苏霍姆林斯基-第三节-马卡连柯-第四节-凯洛夫 16 分钟
  • 41-第十章-第五节-赞科夫-第六、七节-列宁、克鲁普斯卡娅-第八节-巴班斯基 15 分钟
  • 42-第十章-第九节-现代欧美教育思潮(一) 16 分钟
  • 43-第十章-第九节-现代欧美教育思潮(二) 19 分钟
  • 44-第十一章-第一节-英国的现代教育(一) 26 分钟
  • 45-第十一章-第一节-英国的现代教育(二) 19 分钟
  • 46-第十一章-第二节-法国的现代教育 28 分钟
  • 47-第十一章-第三节-德国的现代教育 14 分钟
  • 48-第十一章-第四节-美国的现代教育(一) 19 分钟
  • 49-第十一章-第四节-美国的现代教育(二) 29 分钟
  • 50-第十一章-第五节-日本的现代教育-第六节-苏联的现代教育 29 分钟
  • 51-第十一章-第七节-俄罗斯的现代教育 5 分钟
考前冲刺班
  • 01-第一章-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3 分钟
  • 02-第二章-教育与社会发展 20 分钟
  • 03-第三章-教育与人的发展 12 分钟
  • 04-第四章-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7 分钟
  • 05-第五章-教育制度 20 分钟
  • 06-第六章-课程(一) 30 分钟
  • 07-第六章-课程(二) 16 分钟
  • 08-第七章-教学(一) 23 分钟
  • 09-第七章-教学(二) 24 分钟
  • 10-第八章-德育 23 分钟
  • 11-第九章-教师与学生 19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7 分钟
  • 02-第二章-古希腊的教育 12 分钟
  • 03-第三章-古罗马的教育-第四章-西欧中世纪的教育-第五章-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(略) 9 分钟
  • 04-第六章-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-第九章-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 26 分钟
  • 05-第七章第十章-近、现代教育思想(一) 19 分钟
  • 06-第七章第十章-近、现代教育思想(二) 21 分钟
  • 07-第八章第十一章-近、现代教育变革(一) 26 分钟
  • 08-第八章第十一章-近、现代教育变革(二) 14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“六艺”教育的形成 13 分钟
  • 02-第二章-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30 分钟
  • 03-第三章-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-第四章-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0 分钟
  • 04-第五章-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-第九章-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29 分钟
  • 05-第十章-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-第十一章-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-第十二章-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5 分钟
  • 01-第一章-教育心理学概述-第二章-心理发展与教育 28 分钟
  • 02-第三章-学习及其理论解释(一) 15 分钟
  • 03-第三章-学习及其理论解释(二) 18 分钟
  • 04-第四章-学习动机-第五章-知识的建构 26 分钟
  • 05-第六章-技能的形成-第九章-社会规范学习、态度与品德发展 26 分钟

课程资料

01-备考蓝图(一).pdf
02-备考蓝图(二).pdf
00-备考预习班.pdf
00-备考预习班.pdf
00-备考预习班.pdf
00-备考预习班.pdf
01-第一章-教育心理学概述.pdf
02-第二章-第一节-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.pdf
03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一).pdf
04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二).pdf
05-第二章-第二节-认知发展论与教育(三).pdf
06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一).pdf
07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二).pdf
08-第二章-第三节-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(三).pdf
09-第二章-第四节-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.pdf
10-第三章-第一节-学习的一般概述.pdf
11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一).pdf
12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二).pdf
13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三).pdf
14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四).pdf
15-第三章-第二节-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(五).pdf
16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一).pdf
17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二).pdf
18-第三章-第三节-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(三).pdf
19-第三章-第四节-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.pdf
20-第三章-第五节-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.pdf
21-第四章-第一节-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.pdf
22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一).pdf
23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二).pdf
24-第四章-第二节-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(三).pdf
25-第四章-第三节-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.pdf
26-第五章-第一节-知识及知识建构-第二节-知识的理解.pdf
27-第五章-第三节-知识的整合与应用.pdf
28-第六章-第一节-技能及其作用.pdf
29-第六章-第二节-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-第三节-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.pdf
30-第七章-第一节-学习策略及其结构.pdf
31-第七章-第二节-认知策略及其教学(一).pdf
32-第七章-第二节-认知策略及其教学(二).pdf
33-第七章-第三节-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-第四节-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.pdf
34-第八章-第一节-智力的基本理论.pdf
35-第八章-第二节-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.pdf
36-第八章-第三节-问题解决的训练.pdf
37-第八章-第四节-创造性及其培养(一).pdf
38-第八章-第四节-创造性及其培养(二).pdf
39-第九章-第一节-社会规范学习、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实质-第二节-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★.pdf
40-第九章-第三节-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.pdf
41-第九章-第四节-品德不良的矫正.pdf
01-第一章-第一节-“学在官府”-第二节-西周的学校.pdf
02-第一章-第三节-“六艺”-第四节-家庭教育.pdf
03-第二章-第一节-私人讲学的兴起.pdf
04-第二章-第二节-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(一).pdf
05-第二章-第二节-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(二).pdf
06-第二章-第三节-孟轲的教育思想.pdf
07-第二章-第四节-荀况的教育思想.pdf
08-第二章-第五节-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.pdf
09-第二章-第六节-法家的教育思想.pdf
10-第二章-第七节-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(一).pdf
11-第二章-第七节-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(二).pdf
12-第三章-第一节-“独尊儒术”文教政策的确立.pdf
13-第三章-第二节-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(一).pdf
14-第三章-第二节-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(二).pdf
15-第三章-第三节-董仲舒的教育思想.pdf
16-第三章-第四节-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.pdf
17-第四章-第一节-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.pdf
18-第四章-第二节-颜之推的教育思想.pdf
19-第四章-第三节-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.pdf
20-第四章-第四节-科举制度的建立.pdf
21-第四章-第五节-韩愈的教育思想.pdf
22-第五章-第一节-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(一).pdf
23-第五章-第一节-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(二).pdf
24-第五章-第二节-书院的发展.pdf
25-第五章-第三节-私塾与蒙学教材-第四节-朱熹的教育思想.pdf
26-第五章-第五节-王守仁的教育思想(王阳明).pdf
27-第六章-早期启蒙教育思想.pdf
28-第七章-第一节-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-第二节-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.pdf
29-第七章-第三节-张之洞的“中体西用”教育思想.pdf
30-第八章-第一节-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-第四节-康有为的教育思想.pdf
31-第八章-第五节-梁启超的教育思想-第六节-严复的教育思想.pdf
32-第八章-第七节-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-第八节-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.pdf
33-第九章-第一节-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.pdf
34-第九章-第二节-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.pdf
35-第九章-第三节-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-第四节-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.pdf
36-第九章-第五节-1922年“新学制”-第六节-收回教育权运动.pdf
37-第十章-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.pdf
38-第十一章-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.pdf
39-第十二章-第一节-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-第二节-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.pdf
40-第十二章-第三节-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-第四节-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.pdf
41-第十二章-第五节-陶行知的“生活教育”思想与实践-第六节-陈鹤琴的“活教育”探索.pdf
01-第一章-第一节-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.pdf
02-第一章-第二节-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(一).pdf
03-第一章-第二节-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(二).pdf
04-第一章-第三节-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价值.pdf
05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概念(一).pdf
06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概念(二).pdf
07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结构、要素与功能(一).pdf
08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结构、要素与功能(二).pdf
09-第二章-第三节-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.pdf
10-第二章-第四节-教育的发展.pdf
11-第三章-第一节-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(一).pdf
12-第三章-第一节-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(二).pdf
13-第三章-第二节-教育的社会制约性(一).pdf
14-第三章-第二节-教育的社会制约性(二).pdf
15-第三章-第三节-教育的社会功能(一).pdf
16-第三章-第三节-教育的社会功能(二).pdf
17-第三章-第四节-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(一).pdf
18-第三章-第四节-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(二).pdf
19-第四章-第一节-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对教育的制约.pdf
20-第四章-第二节-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主要观点分类.pdf
21-第四章-第三节-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(一).pdf
22-第四章-第三节-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(二).pdf
23-第五章-第一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概念(一).pdf
24-第五章-第一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概念(二).pdf
25-第五章-第二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理论(一).pdf
26-第五章-第二节-教育的目的及相关理论(二).pdf
27-第五章-第三节-我国的教育目的(一).pdf
28-第五章-第三节-我国的教育目的(二).pdf
29-第六章-第一节-教育制度概述.pdf
30-第六章-第二节-学校教育制度.pdf
31-第六章-第三节-现代教育制度改革(一).pdf
32-第六章-第三节-现代教育制度改革(二).pdf
33-第七章-第一节-课程概论-第二节-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.pdf
34-第七章-第三节-课程类型(一).pdf
35-第七章-第三节-课程类型(二).pdf
36-第七章-第四节-课程开发(一).pdf
37-第七章-第四节-课程开发(二).pdf
38-第七章-第五节-课程实施-第六节-课程评价.pdf
39-第七章-第七节-课程改革(一).pdf
40-第七章-第七节-课程改革(二).pdf
41-第八章-第一节-教学及相关概念-第二节-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.pdf
42-第八章-第三节-教学模式(一).pdf
43-第八章-第三节-教学模式(二).pdf
44-第八章-第四节-教学过程.pdf
45-第八章-第五节-教学设计-第六节-教学组织形式.pdf
46-第八章-第七节-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(一).pdf
47-第八章-第七节-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(二).pdf
48-第八章-第八节-教学评价及其改革.pdf
49-第九章-第一节-德育概述-第二节-德育模式.pdf
50-第九章-第三节-德育过程-第四节-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.pdf
51-第九章-第五节-德育途径-第六节-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.pdf
52-第十章-第一节-教师(一).pdf
53-第十章-第一节-教师(二).pdf
54-第十章-第二节-学生-第三节-师生关系.pdf
01-第一章-第一节-古巴比伦的教育-第二节-古埃及的教育.pdf
02-第一章-第三节-古印度的教育-第四节-古希伯来的教育-第五节-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特点.pdf
03-第二章-第一节-荷马时代的教育.pdf
04-第二章-第二节-古风时代的教育.pdf
05-第二章-第三节-古典时代的教育-第四节-希腊化时代的教育-第五节-苏格拉底.pdf
06-第二章-第六节-柏拉图.pdf
07-第二章-第七节-亚里士多德.pdf
08-第三章-第一节-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-第二节-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-第三节-古罗马的教育思想.pdf
09-第三章-第四节-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教育活动.pdf
10-第四章-第一节-基督教宗教教育.pdf
11-第四章-第二节-世俗教育.pdf
12-第五章-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.pdf
13-第六章-第一节-文艺复兴.pdf
14-第六章-第二节-宗教改革.pdf
15-第六章-第三节-天主教教育.pdf
16-第七章-第一节-夸美纽斯(一).pdf
17-第七章-第一节-夸美纽斯(二).pdf
18-第七章-第二节-洛克(英-17C).pdf
19-第七章-第三节-卢梭(法-18C)(一).pdf
20-第七章-第三节-卢梭(法-18C)(二).pdf
21-第七章-第四节-裴斯泰洛齐(18C末-19C初-瑞士).pdf
22-第七章-第五节-赫尔巴特(19C-德)(一).pdf
23-第七章-第五节-赫尔巴特(19C-德)(二).pdf
24-第七章-第六节-斯宾塞(19C-英)-第七节-福禄贝尔(19C-德).pdf
25-第七章-第八节-马克思和恩格斯(19C-德).pdf
26-第七章-第九节-近代教育思潮.pdf
27-第八章-第一节-英国的近代教育(一).pdf
28-第八章-第一节-英国的近代教育(二).pdf
29-第八章-第二节-法国的近代教育.pdf
30-第八章-第三节-德国的近代教育.pdf
31-第八章-第四节-美国的近代教育.pdf
32-第八章-第五节-俄国的近代教育.pdf
33-第八章-第六节-日本的近代教育.pdf
34-第九章-第一节-新教育运动(一).pdf
35-第九章-第一节-新教育运动(二).pdf
36-第九章-第二节-进步教育运动(一).pdf
37-第九章-第二节-进步教育运动(二).pdf
38-第十章-第一节-杜威(一).pdf
39-第十章-第一节-杜威(二).pdf
40-第十章-第二节-苏霍姆林斯基-第三节-马卡连柯-第四节-凯洛夫.pdf
41-第十章-第五节-赞科夫-第六、七节-列宁、克鲁普斯卡娅-第八节-巴班斯基.pdf
42-第十章-第九节-现代欧美教育思潮(一).pdf
43-第十章-第九节-现代欧美教育思潮(二).pdf
44-第十一章-第一节-英国的现代教育(一).pdf
45-第十一章-第一节-英国的现代教育(二).pdf
46-第十一章-第二节-法国的现代教育.pdf
47-第十一章-第三节-德国的现代教育.pdf
48-第十一章-第四节-美国的现代教育(一).pdf
49-第十一章-第四节-美国的现代教育(二).pdf
50-第十一章-第五节-日本的现代教育-第六节-苏联的现代教育.pdf
51-第十一章-第七节-俄罗斯的现代教育.pdf
01-第一章-教育的产生与发展.pdf
02-第二章-教育与社会发展.pdf
03-第三章-教育与人的发展.pdf
04-第四章-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.pdf
05-第五章-教育制度.pdf
06-第六章-课程(一).pdf
07-第六章-课程(二).pdf
08-第七章-教学(一).pdf
09-第七章-教学(二).pdf
10-第八章-德育.pdf
11-第九章-教师与学生.pdf
01-第一章-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.pdf
02-第二章-古希腊的教育.pdf
03-第三章-古罗马的教育-第四章-西欧中世纪的教育-第五章-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(略).pdf
04-第六章-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-第九章-新教育运动与进步教育运动.pdf
05-第七章第十章-近、现代教育思想(一).pdf
06-第七章第十章-近、现代教育思想(二).pdf
07-第八章第十一章-近、现代教育变革(一).pdf
08-第八章第十一章-近、现代教育变革(二).pdf
01-第一章-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“六艺”教育的形成.pdf
02-第二章-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.pdf
03-第三章-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-第四章-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.pdf
04-第五章-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-第九章-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.pdf
05-第十章-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-第十一章-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-第十二章-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.pdf
01-第一章-教育心理学概述-第二章-心理发展与教育.pdf
02-第三章-学习及其理论解释(一).pdf
03-第三章-学习及其理论解释(二).pdf
04-第四章-学习动机-第五章-知识的建构.pdf
05-第六章-技能的形成-第九章-社会规范学习、态度与品德发展.pdf

讲师资料

于讲师
于讲师

教育学博士,现为某高校副教授,长期从事高校内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,编写多本辅导教材,从事教育学考研、教资、教招笔面培训工作十余年,了解考情,具有丰富的辅导经验,授课风格生动有趣,充满热情,极富亲和力,得到各地考生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。

张莉
张莉

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,某考研教育专业课学科带头人,考研教育学辅导业内名师,教育考研复习规划师。富有亲和力,教育史框架思路讲解逻辑清晰,干货性强,对教育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能够进行系统的串讲,针对教育史考题形式答题技巧简单实用,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