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课程

课程精讲班
  • 01-课程前导 35 分钟
  • 02-第一部分-第一章-第一节-第二节-第三节 34 分钟
  • 03-第一部分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本质 20 分钟
  • 04-第一部分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基本规律 36 分钟
  • 05-第一部分-第三章-第一节-第二节-第三节 20 分钟
  • 06-第一部分-第三章-第四节-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3 分钟
  • 07-第一部分-第四章-第一节-教育制度概述-第二节-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23 分钟
  • 08-第一部分-第五章-第一节-教师 18 分钟
  • 09-第一部分-第五章-第二节-学生-第三节-师生关系 16 分钟
  • 10-第一部分-第六章-第一节-课程概述-第二节-课程的要素、内容和类型 26 分钟
  • 11-第一部分-第六章-第三节-课程改革 10 分钟
  • 12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一节-教学概述-第三节-教学原则 37 分钟
  • 13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四节-教学方法 23 分钟
  • 14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五节-教学手段-第九节-教学评价 45 分钟
  • 15-第一部分-第八章-第一节-德育概述-第五节-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38 分钟
  • 16-第一部分-第九章-第一节-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要求-第三节-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4 分钟
  • 17-第一部分-第十章-第一节-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-第四节-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教育 14 分钟
  • 18-第二部分-第一章-第一节-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-第四节-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 30 分钟
  • 19-第二部分-第二章-第一节-感觉-第四节-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30 分钟
  • 20-第二部分-第三章-第一节-注意概述-第四节-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7 分钟
  • 21-第二部分-第四章-第一节-记忆概述 14 分钟
  • 22-第二部分-第四章-第二节-记忆系统-第五节-运用记忆规律、促进知识的巩固 26 分钟
  • 23-第二部分-第五章-第一节-思维概述-第二节-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7 分钟
  • 24-第二部分-第五章-第三节-问题解决-第六节-想象 24 分钟
  • 25-第二部分-第六章-第一节-情绪概述-第六节-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30 分钟
  • 26-第二部分-第七章-第一节-需要与动机概述-第三节-学习动机的激发 28 分钟
  • 27-第二部分-第八章-第一节-技能概述-第三节-智力技能的形成 21 分钟
  • 28-第二部分-第九章-第一节-能力概述-第三节-能力发展和能力的个人差异 26 分钟
  • 29-第二部分-第十章-第一节-人格概述-第二节-气质于性格 16 分钟
  • 30-第二部分-第十章-第三节-人格理论-第五节-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9 分钟
  • 31-第二部分-第十一章-第一节-品德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10 分钟
  • 32-第二部分-第十一章-第二节-品德形成理论-第四节-学生品德不良的转化与矫正 22 分钟
  • 33-第二部分-第十二章-第一节-社会态度-第四节-人际关系 20 分钟
  • 34-第二部分-第十二章-第五节-群体心理-第六节-社会影响 18 分钟
  • 35-第二部分-第十三章-第一节-心理健康-第二节-心理咨询 26 分钟
  • 36-第二部分-第十三章-第三节-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3 分钟

课程资料

01-课程前导.pdf
02-第一部分-第一章-第一节-第二节-第三节.pdf
03-第一部分-第二章-第一节-教育的本质.pdf
04-第一部分-第二章-第二节-教育的基本规律.pdf
05-第一部分-第三章-第一节-第二节-第三节.pdf
06-第一部分-第三章-第四节-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.pdf
07-第一部分-第四章-第一节-教育制度概述-第二节-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.pdf
08-第一部分-第五章-第一节-教师.pdf
09-第一部分-第五章-第二节-学生-第三节-师生关系.pdf
10-第一部分-第六章-第一节-课程概述-第二节-课程的要素、内容和类型.pdf
11-第一部分-第六章-第三节-课程改革.pdf
12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一节-教学概述-第三节-教学原则.pdf
13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四节-教学方法.pdf
14-第一部分-第七章-第五节-教学手段-第九节-教学评价.pdf
15-第一部分-第八章-第一节-德育概述-第五节-德育的途径和方法.pdf
16-第一部分-第九章-第一节-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要求-第三节-班主任工作的方法.pdf
17-第一部分-第十章-第一节-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-第四节-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教育.pdf
18-第二部分-第一章-第一节-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-第四节-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.pdf
19-第二部分-第二章-第一节-感觉-第四节-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.pdf
20-第二部分-第三章-第一节-注意概述-第四节-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.pdf
21-第二部分-第四章-第一节-记忆概述.pdf
22-第二部分-第四章-第二节-记忆系统-第五节-运用记忆规律、促进知识的巩固.pdf
23-第二部分-第五章-第一节-思维概述-第二节-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.pdf
24-第二部分-第五章-第三节-问题解决-第六节-想象.pdf
25-第二部分-第六章-第一节-情绪概述-第六节-意志品质及其培养.pdf
26-第二部分-第七章-第一节-需要与动机概述-第三节-学习动机的激发.pdf
27-第二部分-第八章-第一节-技能概述-第三节-智力技能的形成.pdf
28-第二部分-第九章-第一节-能力概述-第三节-能力发展和能力的个人差异.pdf
29-第二部分-第十章-第一节-人格概述-第二节-气质于性格.pdf
30-第二部分-第十章-第三节-人格理论-第五节-人格的形成与发展.pdf
31-第二部分-第十一章-第一节-品德结构及其形成过程.pdf
32-第二部分-第十一章-第二节-品德形成理论-第四节-学生品德不良的转化与矫正.pdf
33-第二部分-第十二章-第一节-社会态度-第四节-人际关系.pdf
34-第二部分-第十二章-第五节-群体心理-第六节-社会影响.pdf
35-第二部分-第十三章-第一节-心理健康-第二节-心理咨询.pdf
36-第二部分-第十三章-第三节-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.pdf

讲师资料

王华燕
王华燕

高校教师,具备大学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,多年一线教学工作,曾参与高校教师师资培训工作,主讲教师基础素养课程,注重于科研项目,具有完备的教师素养,倡导寓教于乐,上课方式新颖、活泼,历年被毕业生评为喜爱教师之一。